如何检验废气处理工程处理后的气体排出是达标的呢?
确定排放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适用的排放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废气污染物类型都有相应的排放标准。例如,在中国,橡胶厂废气排放可能需要遵循《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 - 1996)或地方更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排放浓度限值、排放速率限值等。
对于特定的橡胶厂,还需要考虑其生产工艺、废气成分等因素来确定具体适用的标准条款。比如,如果橡胶厂使用了含硫化合物较多的原料,就需要重点关注硫化物的排放标准。
现场采样
采样点的设置:合理选择采样点至关重要。一般应在废气处理设施的排气筒出口处进行采样,以获取经过处理后的废气样本。如果废气处理系统有多条排气筒,需要对每条排气筒分别采样。此外,为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还需要考虑排气筒的形状、尺寸、气流速度等因素。例如,对于直径较大的排气筒,可能需要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采样点,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来综合评估废气排放情况。
采样设备和方法:根据废气的成分和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对于气态污染物,常使用吸收瓶、吸附管等设备进行采集。例如,采集二氧化硫时可以使用装有过氧化氢吸收液的吸收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吸收液吸收后,通过后续的化学分析来测定其含量。对于颗粒态污染物,使用滤膜采样器进行采集,废气通过滤膜时,颗粒物被截留在滤膜上,然后通过称重等方法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采样频率和时间:确定合理的采样频率和时间,以反映废气排放的真实情况。如果废气排放比较稳定,可以适当降低采样频率;如果废气排放波动较大,如在橡胶厂生产工艺调整期间,就需要增加采样频率。一般来说,连续采样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对于间歇性排放的废气,要确保采样涵盖排放时段的不同阶段。
实验室分析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废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对于常见的污染物,有多种成熟的分析方法可供选择。例如,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以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C - MS)技术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和鉴定废气中的各种 VOCs 成分,并测定其浓度。对于二氧化硫等无机气体,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如甲醛吸收 -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来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
质量控制措施:在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对分析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验,进行空白实验、平行样分析等。例如,在使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分析 VOCs 时,要定期用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符合要求。空白实验可以用来检测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扰因素,平行样分析则可以评估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
数据处理和评估
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例如,对于多点采样的数据,要根据各采样点的流量、采样体积等参数进行加权平均,以得到排气筒出口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对于连续采样的数据,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小时平均值、日平均值等。
达标评估:将处理后的废气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速率等数据与相应的排放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标。如果所有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速率都低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则可以认为废气处理工程处理后的气体排出是达标的;反之,则不达标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废气处理设施,找出原因并进行整改。